>>您當前位置:首頁 -> 外界 -> 本網推薦
          山海情深向未來
          2025-06-23 11:15:26   
          2025-06-23 11:15:26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3053138a-b9bf-439e-bd03-63fc77976071.png

            這里是地理和文明交織過渡地帶——寧夏,地理版圖上黃河“幾字彎”一撇處,黃土高原向戈壁荒漠漸變的地理書頁,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交織的歷史卷軸。

            這里是唯一以兩個省份簡稱命名的小鎮——閩寧鎮,西倚賀蘭山,東靠黃河水,位于寧夏銀川市永寧縣,沃野之上生機勃發,田園之間笑語歡歌,是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的生動典范。

            這里在1997年4月還是一片戈壁荒漠。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習近平提議福建和寧夏在此共建生態移民點。由此,開啟閩寧兩省區跨越2000多公里、持續29年的“山海情”。

            山海新潮潤荒川,萬里寫入胸懷間。

            29年來,在習近平親自謀劃、親自推動下,閩寧協作開辟東西部協作新機制,創造具有中國特色反貧困治理成功范例。

            新時期,閩寧兩地干部群眾在共同富裕道路上接續奮斗,山海攜手新篇再譜,為更多國家探索符合自身國情的減貧和可持續發展道路提供中國經驗。

            從“干沙灘”到“金沙灘”:書寫擺脫貧困的移民史詩

            “武夷山賀蘭山山山相連,閩江水黃河水水水相融?!?/p>

            驅車駛入閩寧鎮,遠遠看見標志性大牌樓上金色的“閩寧鎮”大字,這里既是必經入口,也是打卡地,兩側景觀小品上鏤刻著這副對聯,講述著跨越山海的深厚情誼。

            “移民之初‘天上無飛鳥,風吹石頭跑’,現在400多平方公里的‘干沙灘’變成了‘金沙灘’。”閩寧新貌展示中心里,講解員這樣講述第一代移民的創業拓荒故事。

            1997年4月,習近平在擔任福建省對口幫扶寧夏領導小組組長后不久,即親率福建黨政代表團奔赴西海固考察,他還特地邀請了多位福建企業家同行。

            通過深入調研,習近平提議,將西海固不宜生存地方的貧困群眾“吊莊”搬遷到銀川河套平原待開發荒漠地,先搞一個試點。很快,習近平親自圈定銀川西南玉泉營一帶作為移民村選址,并命名為“閩寧村”。2001年撤村建鎮,閩寧村升級為閩寧鎮。

            1997年7月15日,閩寧村破土動工。奠基當天,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福建省對口幫扶寧夏領導小組組長的習近平專門發去賀信。

            “當時站在臺下,聽著聽著就哭了,雖然那時閩寧村還是一片荒涼,但我們知道搬出山溝溝就一定會有希望?!钡谝淮泼駛冊涍@樣回憶:那一幕,大家一輩子忘不掉。

            近20年間,第一代移民家里有的已換了5次房:地窨子、土坯房、磚木房、帶水泥院子的平房,再到小二層。走進家里,沙發、冰箱、液晶電視成為“標配”,隨時能洗上熱水澡,很多人家門口停著小汽車……談起變遷,移民群眾感嘆:“未來真的來了!”

            ——產業集聚基礎實,富民增收日子甜

            閩寧鎮閩寧產業園的星漢智能科技(寧夏)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一個個零部件經過加工和組裝,成為一臺臺超算服務器。不久后,這些設備將出口到共建“一帶一路”國家。

            “從去年8月投產以來,公司已經累計生產了約2.8萬臺(套)高端服務器,產值近6億元。”公司相關負責人張嘉匯說。

            “今年產業園重點建設‘閩寧雙智算中心’,打造更多應用場景。”寧夏閩寧產業園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志舟說,我們的目標是打造新時代東西協作的“新樣板”。

            產業興起,帶來資金技術,更帶來就業增收渠道。王文娟是閩寧鎮上一家閩籍企業制衣車間的老員工,也是西海固移民。20多年前,她在閩寧協作機制幫扶下到福建務工。回到家鄉的這些年,靠著自己和愛人務工收入,在鎮上買了房子、車子。她和鄉親們的故事被寫入電視劇《山海情》。

            去年2月,她成為務工企業的“合伙人”,帶著十幾個鄉親負責包裝,“最近在趕一批歐洲訂單,現在家門口務工年收入20多萬,過上了祖輩都沒有過過的好日子,我現在的生活就是《山海情》的續集”。

            出山入海,追趕超越。

            資金與產業聯動:截至今年5月,40家企業在閩寧鎮注冊,入駐閩寧產業園企業18家,計劃總投資約11.3億元,以“人才鏈”賦能“產業鏈”,加速培育產業集群。

            產業與就業協同:通過共建產業園區,引入福建企業,年培訓勞動力超千人,提升移民就業技能,形成“外出務工+本地就業+自主創業”多元路徑。

            就業與增收促進:通過“4+5”利益聯結模式,即政府、企業、農戶、金融機構聯動,通過土地流轉、務工、分紅等實現“五金”增收,拓寬收入來源。

            ……

            目前,閩寧鎮已經形成了特色養殖、特色種植、文化旅游、光伏發電、商貿物流五大支柱產業。從最初8000人的閩寧村發展成6.6萬人的移民示范鎮,2020年全鎮6.6萬移民全部脫貧,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從搬遷初期的500元增至2024年的1.9萬元。

            第一代移民們流淚憧憬的美好未來,已經變成現實。

            ——戈壁荒灘煥新顏,塞上處處是江南

            風從賀蘭山深處吹來,拂過閩寧鎮10萬余畝葡萄園。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的干旱帶上,如今長出北緯38°的釀酒葡萄黃金產區。

            閩寧鎮原隆村,一座占地10萬畝的現代化酒莊依山而建,自動化設備精準調控著四季恒溫恒濕的環境,2000個橡木桶整齊排列。酒窖一側,十幾米長的陳列架上擺滿了國際葡萄酒大賽的獲獎證書。

            這背后是閩商陳德啟十幾年的堅持,“別人說我傻,但我的夢想卻是讓中國葡萄酒走向世界”。談起酒莊18年來獲得過的幾十個獎項,他十分驕傲。

            2007年,陳德啟作為第一批投資的閩商,看中這片戈壁荒灘的獨特風土,但一開始創業就遇上生態難題,“那不是一般的難,風沙大到吹翻彩鋼棚的屋頂”。

            為了治理風沙,陳德啟還沒種葡萄就先種樹,圍著葡萄園種植了約500萬株楊樹,“這些樹從兩三米長到二三十米,看著就像看自己的孩子”。他的酒莊也因此獲“全國綠化模范單位”。

            沙漠變綠洲,“農業禁區”找到自己的綠色發展道路。2024年1月8日,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在閩寧鎮揭牌成立,這是全國首個葡萄酒產業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目前,閩寧鎮有13家酒莊,7家累計獲得各類國際大獎380余項,葡萄酒綜合年產值達29.6億元。

            塞上小鎮,一年四季,鄉村和美,披綠生金:葡萄種植和防護林建設齊頭并進,綠化覆蓋率達35%,筑牢生態屏障;鄉村建設和“廁所革命”同步推動,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0%,告別“晴天灰、雨天泥”;布局現代設施農業,溫棚里冬日也在萌動希望,是群眾增收致富的“聚寶盆”。

            談起未來,陳德啟謀劃在葡萄園里蓋一批小木屋,開發“酒莊游”——白天鑒美酒,晚上看星星,品嘗有機蔬菜,呼吸山野清風……“讓世界游客享受寧夏生態美景”。

            山川煥顏,水土重生,塞上處處勝江南。

            ——鄉村發展涌動能,振興圖景譜新篇

            一塊塊藍色光伏板整齊排列在空地、屋頂,配套建設的儲能電站就像“超級充電寶”,為閩寧鎮24小時提供源源不斷的“綠電”。

            如今的閩寧鎮,加速擁抱新質生產力,又有了新名片——“綠電小鎮”。

            “以綠色能源賦能閩寧產業園智能制造、農特產品精深加工及設施農業等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加快清潔低碳轉型發展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轉變。”閩寧鎮黨委書記石佳說。

            2024年11月,閩寧“綠電小鎮”示范案例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九次締約方大會上亮相,展示了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創新實踐,也為鄉村振興和“雙碳”目標的協同推進提供了試點經驗。

            走在閩寧鎮的田野鄉間,一幅幅現代農業的繁榮畫卷正徐徐展開。

            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與傳統農業深度融合,智能灌溉、病蟲害遠程監控、精準施肥等現代化農業技術正在逐步應用。

            在閩寧鎮衛生院,來自福建等地的大夫經常義務坐診,配合遠程醫療,小鎮居民家門口就能看上“大專家”。今年,閩寧鎮衛生院榮獲全國衛生健康系統先進集體。

            傍晚時分,閩寧鎮的文化廣場,常能看到群眾自發組織的文藝節目,歌聲、笑聲交織在一起。老人們閑談間提起社區的日間照料中心、老飯桌升級改造……甜到心里,笑在臉上。

            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全國鄉村治理示范鄉鎮、全國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典型……來自西海固的移民群眾,不僅物質上脫貧,更實現精神上跨越。

            從“閩寧鎮”到“閩寧模式”:詮釋對口幫扶制度密碼

            出鎮政府,沿福寧路向南約10分鐘車程,一片嶄新廠房映入眼簾——這里是閩寧鎮的閩寧產業園。施工車輛往來,陸續有即將入駐的企業運送設備和裝修材料。

            從戈壁荒漠到產業新城,背后是持續29年的幫扶接力。

            “這在世界上只有我們黨和國家能夠做到,充分彰顯了我們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銀川主持召開的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上強調。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下,閩寧兩省區同心協作,一年接著一年抓,一任接著一任干,高起點謀劃發展藍圖,全局性部署重點工作,高質量推動項目產業。

            ——頂層設計,全局部署謀發展

            如今的閩寧協作,更加注重頂層設計和發展模式的學習借鑒。閩寧產業園的規劃建設就是一個例證。

            “如果按照粗放式管理模式,這道題的解法簡單得多。而切成小塊招商,數量多了,壓力也成倍增加?!标愔局蹖B門產業園的“小地塊規劃”“高效率決策體系”等經營理念和招商模式充分借鑒過來,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將持續打造閩寧協作的‘升級版’”。

            “推動閩寧產業園提質增效”正是《閩寧協作第二十八次聯席會議紀要》里的重要任務之一。

            2024年10月24日,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第二十八次聯席會議在銀川召開,兩省區31個對口部門和單位簽訂了一批戰略合作協議。

            像這樣的聯席會議,每年輪流在兩省區舉行,從未間斷。

            “優勢互補、互利互惠、長期協作、共同發展”的指導原則以及“聯席推進、結對幫扶、產業帶動、互學互助、社會參與”的合作機制,為閩寧協作搭建了四梁八柱。

            截至5月底,閩寧兩省區共建立12家閩寧產業園,266家企業入園投產。閩寧數字經濟創新產業園、閩寧電子信息產業園等閩寧協作的“產業+”模式紛紛落地寧夏,迸發巨大活力。

            寧夏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說,閩寧協作在機制上的探索對協作效果至關重要,比如聯席會議與聯合工作組相關機制的建立與完善,既保證閩寧兩地達成發展共識,也推進省內各部門協同。

            ——接力推進,一張藍圖繪到底

            福建援寧干部、吳忠市紅寺堡區委副書記陳榮煌回顧掛職工作經歷,每一個時間節點、每一項任務清單都歷歷在目:2023年8月掛牌成立紅寺堡區閩寧產業園;2023年9月簽訂招商協議,首次引進落地投資超億元的閩籍企業;2024年投資新建標準化廠房、改造維修老舊廠房……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到福建、廣東、江蘇、浙江等地招商。

            陳榮煌還有一個身份——“福建省第十三批援寧工作隊紅寺堡區工作組組長”。最近,他忙著和組員一起,為“十五五”閩寧協作規劃謀劃新思路:推進清潔能源產業布局,打造形成源網荷儲一體化清潔能源裝備產業集群;深入挖掘“土特產”資源,推動農業產業提質增效……搭建閩寧兩地用工雙向需求信息平臺,帶動勞務輸出,形成長期、穩定、高效的閩寧勞務協作機制。

            掛職干部們,將使命記在心間,將責任扛在肩上,將部署落到實處,最終帶動了社會各界力量加入東西協作大軍。

            夏日午后,隆德縣第四中學初一年級地理課上,來自廈門大學第26屆研究生支教團隆德分隊的蘭佳祥老師正在用有趣的科普視頻,讓學生直觀了解什么是宇宙、地球。支教一年來,為了讓孩子們聽好課,蘭老師不斷創新教學方法。

            “他們對學校的教學幫助很大,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看到更廣闊世界的窗?!甭〉驴h第四中學校長陳志文說,除了線下教研交流,支教團還利用線上教學資源,以直播形式為學生遠程授課。

            兩地同上一堂課、心懷同一份事業、扛起同一份責任、許下同一個愿望……閩寧協作以來,福建已經有13批229名干部來到寧夏傳導理念、傳播技術,寧夏派出21批362名干部去福建掛職鍛煉、開闊眼界,兩地干群攜手并肩、代代接力,共同譜寫新時代東西協作新篇章。

            ——久久為功,社會各界齊動員

            端午節,紅寺堡產業園的“農業合伙人”劉思勝沒有休息,他溫棚里的辣椒正值采摘旺季。

            “我管理的26個棚,前些天采摘了9萬斤辣椒。這茬摘到6月底,10月下旬再種下一茬,能摘到來年的這個時候,今年預計能賺50萬元?!崩蟿⒐ぷ髌髽I所在的產業園由閩寧協作資金參與建設,前兩年企業改制,憑借踏實肯干,從“打工人”升級為“農業合伙人”,今年他管理的溫棚又增加了7個。

            紅寺堡區是全國最大的易地生態移民集中安置區,居住著來自西海固的20多萬移民群眾,老劉是其中之一,“剛搬來時候住地窨子,日子比《山海情》里演的還苦,再看現在的日子,祖輩都沒有過,心里面滿滿當當的”。

            在閩寧協作框架下,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協同的多元參與機制日漸成熟。

            協作領域不斷拓寬:截至2024年底,福建省39個縣(市、區)先后與寧夏9個重點幫扶縣(區)和閩寧鎮結成幫扶對子,協作從單一的經濟援助,發展為人才、教育、醫療、科技、文旅等多領域全面合作。

            協作成果更加豐碩:1527家企業投資落地寧夏,實際到位資金977.54億元,從馬鈴薯、菌草產業,發展到葡萄酒、能源開發等高附加值產業。

            協作路徑愈發清晰:深化“山海情”文旅品牌、共建產業園區、聚焦招商引資、推動電商平臺與實體產業結合……從產業幫扶到制度創新,從資源整合到文化共融,協調發展的路徑愈發清晰。

            農業農村部中國鄉村振興發展中心主任黃承偉說,閩寧協作為代表的東西協作,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銜接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是彰顯我國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的生動實踐。

            從“東西協作”到“南南合作”:激蕩同心共富山?;仨?/strong>

            “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必須長期堅持下去?!?/p>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銀川主持召開的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上指出。

            8年過去,2024年6月,總書記再次來到寧夏。抵達當天,習近平總書記就關切詢問了閩寧鎮的近況。20多年來,總書記一直掛念著鄉親們。

            “聽說現在建設得很好,也有了特色產業。過去這么艱苦的一個地方,變成了出葡萄美酒的地方,令人感慨和欣慰??!”

            站在閩寧協作的第29個年頭展望未來,山海情深、攜手發展的故事早已走出閩寧鎮,東西部協作成為驅動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孕育高質量發展新趨勢。

            ——“閩寧攜手”拓展至“東西協作”

            5月29日,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會議上,東部8?。ㄊ校┡c西部10個省(區、市)在會上簽署了2025年協作協議。

            5年過渡期以來,東西部協作持續深化,東部?。ㄊ校┤瞬?、資金、資源等不斷向西部脫貧地區匯聚,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在四川西南小涼山地區,峨邊彝族自治縣與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結親”,在產業合作、勞務協作、人才交流、消費幫扶等6方面全面協作。

            青島市嶗山區自對口幫扶甘肅省隴西縣以來,先后投入東西部協作幫扶資金3950萬元,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等。

            ……

            “大別山建工”撬動千億產業,“臨夏阿姨”實現從黃土坡到鷺島的幸福遷徙,“呂梁山護工”成為走出大山的“金名片”……這背后是閩寧同行、滇滬協作、蘇藏聯動等一系列東西協作的故事。

            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在東西部協作方面,今年將重點做好消費幫扶等工作,突出抓好“促消費”,推動東部省份優質購銷主體、網絡營銷資源與西部地區更加緊密銜接,促進西部地區的特色農產品順暢銷售。

            ——“單向援助”迭代成“雙向奔赴”

            2025年4月7日17時,伴隨著火車汽笛一聲長鳴,滿載1400噸50車的聚氯乙烯貨物列車,從銀川鐵路物流中心惠農營業部寧夏陸港國際有限公司專用線駛出,將經天津港下水后,搭乘海運班輪抵達福建、廣東等沿海地區。

            這是寧夏境內開行的首趟多式聯運“一單制”貨物列車。

            隨著西部地區產業基礎提升,比較優勢凸顯,東西部協作的“雙向奔赴”成為現實。

            在貴州,大數據關聯硬件制造等企業與廣東相關企業攜手,實現加速產品迭代,技術升級;

            在陜西,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新能源汽車配套、特色電子設備等企業與江蘇企業聯合,形成優勢互補,拓展更廣闊發展空間;

            ……

            生產要素的跨域重組,標志著協作機制已演變為涵蓋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的立體化共生系統。這種變化正在重塑區域經濟地理格局。

            ——“輸血幫扶”升級為“造血發展”

            干部們改變思想、提升作風、學到技術……東部沿海地區“愛拼才會贏”的精神,也漸漸融入西部干部群眾思想觀念中,讓更多群眾有了“敢拼善贏”的發展信念。

            從只有小學文化的西海固“留守主婦”變成“鄉村主播”,馬燕就是其中一員。這幾年,她通過當主播學會了識字、操作手機和電腦,月收入超4000元。她和姐妹們的直播間日訂單超過2000單,在10余個網絡平臺開辟網銷門店,不僅將寧夏特色農副產品銷往全國,還搭建起“巧媳婦兒”脫貧創業超市,將福建的“八閩好物”等引進寧夏賣給游客。

            《巧媳婦數字鄉村助力弱勢群體發展——閩寧禾美電商幫扶車間案例》獲評為2024年第五屆“全球減貧案例”征集活動的最佳減貧案例,并將被收錄進南南合作減貧知識分享網站——中外減貧案例庫及在線分享平臺。

            2024年9月,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期間,習近平主席會見科摩羅總統阿扎利時,談到中國電視劇《山海情》在科熱播,表示“中方愿同科方開展減貧合作,支持科摩羅人民將自身區位優勢和海洋資源轉化為發展動能,不斷延續構建中科命運共同體的‘山海情’”。

            志合者,越山海而共鳴;同心者,向未來而共進。

            中國菌草技術已在全球超過100個國家落地;“中國模式沼氣”和“稻田養魚”等技術開啟烏干達農業新模式……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模式惠及更多國家。

            山海作證,29年接力書寫閩寧傳奇,更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注腳。

            山海情深,萬里同心共赴嶄新征程,更多發展奇跡在廣闊天地上演。(記者 劉紫凌 侯雪靜 任瑋)

          【編輯】:杜愛虹
          【責任編輯】:任嵐
          日韩蜜芽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9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 亚洲电影日韩精品| 国产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网| 无码日本精品XXXXXXXXX| 久久精品国产日本波多野结衣|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 久久久久99精品国产片 |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AV在线播放| 91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视频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hs|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99re8这里有精品热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你懂的| 无码国模国产在线无码精品国产自在久国产| 国产a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 99久久综合精品五月天| 亚洲a∨无码精品色午夜| 99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麻豆|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BD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ⅴ大香 | 日韩吃奶摸下AA片免费观看| 日韩超碰人人爽人人做人人添| 中文字幕日韩三级片| 国产热re99久久6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婷婷九月| 在线播放精品一区二区啪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精品av天堂毛片久久久| 欧美日韩精品乱国产|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豆芽 |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1|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大牛影视| 久久天堂AV女色优精品| 国产精品深夜福利免费观看| 国产乱人伦偷精精品视频| 日韩精品无码人成视频手机|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一无码|